百岁说:“现在和以前治理天下的办法不一样了!以前是一个县令就能管一县,只要他不乱加苛捐杂税不鱼肉百姓就是一个好官。如果他能为百姓们做点什么,那就是一个名满天下的父母官。比如说修建一道河堤,比如说修一段路,这都是功德啊!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吏部对官员的考评更细化了,每年都要让县令把县中人口数目交上来,里面有多少老人,多少孩子,多少孕妇,多少青壮。除了人口之外应有多少税收?有多少桥梁?有多少亩耕地?地主多少?佃农多少?无地的百姓又有多少?这一年里面县里面的大小案子多少?
然后把今年的和去年的以及往年的做对比,光从对比上就能看出来这个官做得好还是不好。是个庸官还是个好官,是懒一点儿还是勤一点?
这么多的考核绝不是他一个县官能做完的,下面的小吏又有多少?这些事情都是一环套着一环。你说这些翰林院里面教吗?”
嘉乐听了看看弘晖,弘晖抱着永琨含笑听着。嘉乐说:“这些我从来都没听说过,你是从哪儿听的?必然是阿玛给你讲的。阿玛你都不给我讲。”
弘晖笑着说:“你说错了,阿玛没给他讲过,这些事他从你玛法那里听说的。”
嘉乐只能嘟嘴。
百岁就和弘晖说:“子曰诗云是不能治理一县的,天下,也不单单是读书人的天下。”
百岁年纪小,也仅仅只能说出这么多,再深刻的他就说不出来了。弘晖明白他的意思,就摸了摸他的脑袋。
等到海棠回来的时候,雍正已经把书写完了名字还是那个名字——《大义觉迷录》。
海棠很难形容自己看到这本书时候内心的崩溃,纵然是心不甘情不愿,她还是翻开看了。
开篇简单地说了一下写这本书的原因,接着就是“华夷之辩”和“正统之争”。
这个“华夷之辩”很巧妙地树立了新的标准,洋人才是蛮夷!海棠心里面生出一点希望,难不成四哥真的开窍了?改变很多?光看这个开头写的倒是挺不错的呀。
接下来就是“正统之争”,这里面解释了两个问题,一来是华夷之间的正统,这里面提到了前元?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算不算正统?
算,这是朱元璋承认的!因此满人建立的清算不算正统?在历史上,对正统的辩解一直都有,不算正统的辩论有正而不统与统而不正的区分,在读书人眼里,清朝就是统而不正。雍正极力证明自家是正统,因为明朝是被李自成推翻的,满人是群雄逐鹿席卷天下得到的皇位,如果说群雄逐鹿席卷天下不算正统,那么汉朝唐朝明朝都算不得正统!
什么?满人乃是蛮夷不是汉人,不能用汉人的标准。朕刚才说过了,洋人才是蛮夷!
解释完皇朝的正统后,开始解释第二层意思,也就是他得到皇位的正统性。
让海棠说前面写得还算不错,但是后面的内容让人看了之后眼前一黑。他将隐晦不明的皇权争斗彻底公开,既然是彻底公开,那么海棠想躲都躲不开。
曾静说他弑父,他就从康熙四十七年皇父患病开始讲起。数次讲到海棠侍奉在左右,到了康熙最后的时光,也是海棠负责安保和侍疾。他把继位前后的事情都说了,真是说到了海棠力压诸皇子,令他们不敢多言。
海棠看着雍正:哥哥,您这是给我招黑啊!
这真的是解释吗?怎么感觉是越描越黑?
海棠都不敢再想自己日后的形象是个什么样的形象,难道是容嬷嬷那样又老又丑满脸横肉?做事霸道无比,连哥哥弟弟们都镇压,说不定走路都是横着走螃蟹步!
哥,我怎么做才能删了我!
看到妹妹眼巴巴地看着自己,雍正说:“你接着往下看,下面还有。()”
海棠翻页,读了两行之后忍不住一巴掌拍到自己的额头上。
“这也要写上去??()?[()]『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曾静说雍正好色,他也要解释一下,“朕在藩邸即清心寡欲,自幼性情不好涩欲”,“即位以后,宫人甚少。朕常自谓天下人不好色未有如朕者”。“今乃谤为好色,不知所好者何色?所宠者何人?在逆贼既造流言,岂无耳目,而乃信口讥评耶”①
海棠读的时候就心情复杂!
哥,咱们真不必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