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幻年代

第二百章 录制(下)(3/5)

“好莱坞也就这样了?    最好的都放进来了?    剩下进不来的也就是有一些比较低俗、色情、裸露或者黄段子那种戏,真正一线的大戏实在都已经进来了?    34部引进片跟20部引进片其实没有太大差别?    大家也没必要当成大事…”

“所以你一点也不担心?”

“担心是肯定担心的,你让我拿耗时两年准备的《与神同行》对擂《变形金刚3》?    我肯定不干…”

聊了很多,沈梦溪也算敞开心怀:

“类型化之后?    最重要的是确定主流电影的定义?    粉丝电影是亚文化,不能成为主流…”

“娱乐属性和社会属性兼容的题材肯定是主流题材,我们准备做的《智取威虎山》就属于主流电影,跟主旋律稍微沾边…”

“我们的电影市场时间很短?    如果需要一个确切的时间点的话?    就得从阿某的《英雄》开始掐算,那还是2002年底的事,满打满算也才十几年,以前也有电影,但那时候电影是一种工具?    拍电影是一种特权,以前拍电影?    你得加入制片厂,跟组学习?    从场务做起,一点点升级?    差不多40岁了?    可以拍第一部电影了!所以?    张远的《妈妈》、王晓帅的《极度寒冷》、贾章柯的《小武》包括娄烨的《苏州河》都被禁了,因为你不是体制内的人,你就不能随便拍电影!”

“为什么鼓吹新浪潮?因为新浪潮那批导演用的设备是最简单的,大型商业片,剧组动辄几百人,各种新机器,别说很多导演了,就连我都不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我在美国呆了半年,了解很多规则,比方说商业片不能杀小孩,恐怖片领域,约定俗成的规律:男人先死,然后是胸大的再死,长得不好看的,戴眼镜的往往是最后的幸运儿等等…”

“给你绝对的自由,你更大的可能是拿出一部更糟烂的!在框架内做出超预料的,才是能耐!不管你信不信,创作的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限制。”

甚至聊到了为什么看电影,沈梦溪笑着道:“《一一》里面有段话,我觉得说得很好,‘如果电影跟过生活一样,那谁还会想去看电影啊,过生活就好啦。’但是呢,‘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

“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周国平电影也是,无用但有味。”

“这个可能是我对电影最初的认识,而且将贯穿我的人生!”

结尾,窦文涛让沈梦溪说一下自己‘成功’的经验…

沈梦溪皱眉想了想,然后总结一句话:“一定要多接触新东西,我跟艺某导演聊过,他说他每年会抽出两个月时间看看新电影,了解一下现如今的电影形势…”

“其实,我觉得我们国家不缺少好导演,缺少那种能把一件事抽丝剥茧讲清楚的导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