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想了想,“就依牟卿之言,在那草原训练骑兵吧。文先生,回成都后你就以军师府名义下令,将骑兵新兵调入松潘郡训练。”
潘州已经被改为松潘郡。事实上现在这里属于吐蕃宣政院的辖地,只是后世属于四川罢了。也就是说,李洛不光收复了益州,还拿了一小块吐蕃领地。
松潘郡离吐蕃的确太近,但毕竟是高地草原,太适合训练骑兵了,利大于弊。
杨汉明又进言道:“兄长,既然松潘郡的人擅长骑马,为何不多招募骑兵呢?”
李洛点点头,“那就从分到田地和牧场的松潘百姓中,再招募一万骑兵。招兵之事,还是由州牧衙门来做。”
松潘曾经是吐蕃帝国领土,有吐蕃人,羌人,汉人。这几族相互影响,风俗变得汉不汉,蛮不蛮。但多有骑兵苗子。
如此一来,新招募的四万骑兵,一半来自松潘。可李洛不担心他们会反叛。因为这些新兵都是之前受土司压榨的牧人和贫农,对李洛都是有感激之心的。
人心都是肉长的。被土司横征暴敛的吐蕃农奴和羌人牧奴,就因为李洛是汉人,就背叛让自己翻身的唐王,再为土司贵族当牛做马?
那该有多傻。
黄泽见到牟应龙的建议被采纳,也立刻说道:“大王,如今都江堰年久失修,淤塞严重,不利于益州大治。还请大王尽快修复。”
“善哉。”李洛点头,“此事寡人已经在琢磨。只是都江堰工程复杂浩大,寡人身边,并无精通水利之臣,是以一时没有下令动工。”
都江堰这样重大的水利工程,建的不容易,修起来同样不容易。远没有别人想的那么简单。要是一个外行来主持,会耗费更多人力物力,也耽误很多时间,甚至会在汛期引发洪水。
李冰修建都江堰后,四川变成天府之国。李冰留下治理都江堰的六字遗言:“深掏滩,低作堰。”历代都牢记这六字真言,一直没有出事。
可蒙元占领四川后,却乱修一气,采用铁人铁马加固加高河岸,不但徒劳无功,浪费民力财力,还使得蜀中开始洪水泛滥,让都江堰残破不堪。
蜀中是盆地,自古就常为岷江所患,容易变成“千里泽国”,所以水利事关重大。
“大王放心。”文天祥笑道,“善于水利者,临安就有一位,之前的江浙行省都水少监任仁发。”
任仁发?
李洛知道这个任仁发,乃是松江水利世家出身,主持过不少工程,也算是个历史名人了。
乔布也说道:“大王放心,这个任仁发虽然做过元廷的官,但并无劣迹,还是可用的。”
“好。那就任用此人为工部都水司使,调到蜀中主持修复都江堰。”李洛当机立断的做了决定,只争朝夕。
要是今年蜀中洪水泛滥,那就麻烦了。他必须紧迫起来。
远在江南的任仁发,万万想不到自己闷在家里发愁前程,千里之外就一个四品官位到手。
张达善建言道:“大王,蜀锦天下重,本是重要财源。武侯以此为北伐之资,历代皆重。可蒙元南侵益州沦落以来,民生凋敝,百业衰败。这蜀锦也是如此。恳请大王兴复蜀锦,以为富蜀之策。”
四川古称“蚕从之国”,蜀字,就来源于此。可见蜀地自古丝绸工艺极其发达。而蜀锦更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蜀锦由于工艺繁复,染色特殊,向来很是贵重,有寸锦寸金之说。所以历代都在成都设立专门机构,管理蜀锦,这也是成都被称为锦城的由来。
四川蜀锦与金陵云锦,姑苏宋锦,广西壮锦合称为“四大名锦”,而尤以蜀锦为贵。
可从元朝开始,蜀锦开始没落了。很多传承千古的技法失传。到了明朝就更加式微,从名锦之首,沦为二流。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四川不再富裕。
李洛听了很是重视,“汉明,你回衙后即刻发出告示,招募幸存的蜀锦织工,设立蜀锦局。挑选心灵手巧的女工来教授传承织锦技法,钱粮上不要小气,此事要快办。”
接着,邓光先又建言“官牲借民”之策。因为虽然均田令已经实施完毕,农夫都分到了田地,可民间耕牛奇缺,严重影响了耕种。
“官牲借民”之策,是让朝廷把暂时不用的驿站牛马,军中骡马,甚至暂时闲置的战马,借给农夫耕种,渡过至关紧要的春耕难关。
这可是个好办法啊。马耕田虽然不如牛,却比人要强多了。
李洛立刻毫不犹豫的答应。
“大王真是从谏如流,深有太宗遗风啊!”众人都是心中高兴,口上称颂李洛从谏如流。
一时好一派君臣相得的温馨画面。李洛觉得他们的谏言言之有物,一语中的,都是可用之才,所以心中高兴。而牟巘等人则是认为得逢明主,才有所展,大快平生。
李洛忽然对黄泽说道:“黄卿,寡人听闻你在新编一出戏,叫《唐王入蜀》?”
黄泽脸一红,“好教大王知道,这编戏本是小技,臣不为也。只是事关大王,臣为了宣扬大王仁德功业,这才偶然为之。”
李洛大笑,指着黄泽:“你呀你呀,这编戏可不算小技,而是教化民心的大略!,用得好,就是教化之道,更甚于圣贤书,不可轻视啊。”
众人听了,都是心有所感。越想越觉得李洛的话有道理。
君臣一行人下山回到成都,已经是第二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