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儿杨戬有大帝之姿

第253章 黄天化

晨光初破晓,天际泛起温柔的蓝紫色,一抹金辉悄然探出地平线,将第一缕温暖洒向了沉睡中的汜水关。

关隘依山傍水,雄浑壮丽,在晨光的照耀下,古城墙仿佛被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箔,显得既庄严又神秘。

城楼上,旗帜猎猎作响,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坚守。

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而近处,汜水河悠悠流淌,河水在晨光中闪烁着银光,为这座古关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

汜水关前,一片开阔的平原上,晨雾渐渐散去,露出了整装待发的西岐大军。

西岐大军,兵强马壮,气势如虹。

甲胄在阳光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芒,长矛如林,刀枪密布,旗帜飘扬,色彩斑斓,每一面旗帜都代表着西方的一个部落或者小诸侯,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战马嘶鸣,铁蹄踏地,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仿佛是大地的心跳,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决战。

将领们身披重铠,眼神坚毅,立于阵前,他们或持长剑,或握长枪,目光穿过层层兵士,直指汜水关,那是一种必胜的信念,也是对胜利的渴望。

士兵们则紧握武器,面容肃穆,虽未言语,但那份决心与勇气,已在他们坚定的眼神中流露无遗。

随着一阵嘹亮的号角声划破天际,西岐大军缓缓向前,步伐整齐划一,宛如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向汜水关逼近。

晨光之下,这场即将上演的战役,不仅是对武力的考验,更是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缓缓转动,预示着新时代的开启。

汜水关的守将乃是一位身形魁梧、面容坚毅的武将,名曰韩荣。

他站在汜水关城头,身披银色战甲,甲胄上雕刻着繁复的图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手持一柄长枪,枪尖寒光闪烁,透露出一种不容小觑的锋利。

站在城楼之上,韩荣紧盯着远处的西岐大军,沉声道:“西岐兵强马壮,阵型严整,进退有序,看起来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诸位将军,你们有什么高见?”

韩荣背后挺立着两位英姿勃发的年轻小将,正是他的两个儿子——韩变与韩升。

二人不仅武艺超群,更是在幼年时得到异人青睐,传授了一件神兵利器万刃车,心中自有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气。

面对西岐大军的压境,他们的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反而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

“父亲,只需我们据守险要之地,那西岐兵马,任凭他们人数再多,也不过是徒劳无功。”

韩变声音坚定,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

韩升紧随其后,声音中带着几分冷冽:“若他们胆敢攻城,便让他们见识见识万刃车的厉害,看他们如何嚣张!”

然而兄弟两的这番话却让韩荣摇了摇头,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深沉。

他深知,西岐大军并非等闲之辈,他们令行禁止,纪律严明,每一位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战斗力强悍,意志如铁。

这样的对手,绝非轻易可以撼动。

韩变与韩升见状,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疑惑,以为父亲是被敌人的数量所震慑,不禁有些焦急。

他们从小在军营里长大,受到的教育就是身为食君之禄的武将,应当为君分忧,为家国大义挺身而出。

“父亲,您乃我辈之楷模,岂能因一时之难而退缩?”韩变的声音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仰与期待,“我们身为武将,自当勇往直前,为家国尽忠,岂能畏惧强敌?”

韩升也紧随其后,声音中带着几分激昂:“父亲,您常说,武将当以家国为重,如今正是我们为家国效力的时候。请您振作精神,带领我们共同抵御强敌!”

二人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渐渐滋润了韩荣那因岁月而略显僵硬的心田。

他望着眼前这两个英勇无畏的儿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羞愧与感动。

罢了,罢了。

于是,韩荣深吸一口气,目光朝着身边一位正在观望敌营,对身边的一切宛若未觉的青年将领。

“余化将军,你有什么看法?”

这位青年将军,年方三十有余,却已展现出非凡的英勇气概。他身材挺拔,宛如青松,眉宇间透露出坚毅与果敢。一双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

此人名为余化,武艺超群,身手矫健,每当战鼓雷动,他便能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在战场上,他手持长枪,横扫千军,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

除了武艺高强外,他还精通各种奇门遁甲,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在危难之际,他总能凭借这些神通,化险为夷,获得最后的胜利。

因为他神通广大,曾经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摘取了七个敌方大将的首级,之后被得了一个诨号——七首将军。

韩荣一直将七首将军余化当作左膀右臂,是他心里最得力的助手每每遭遇战事,必寻求他的意见。

余化微笑着道:“韩将军,莫让西岐大军扰了心神。诚然,他们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更有那阐教金仙隐于幕后,如同暗夜中的明灯,为他们指引方向,增添无尽力量。但请将军放心,咱们也不是孤军奋战之辈!”

他微微一笑,神秘之色溢于言表:“昨夜,月黑风高之时,我的师父已悄然降临,他性情孤傲,不喜喧嚣,故未露真容。但师父告诉我,除了他之外,不久后还会有更多的帮手。”

韩荣闻言,眉头紧锁的忧虑瞬间被一抹难以言喻的喜悦所取代,他急切地追问:“余将军,你师父究竟是何方神圣,能有如此神通?”

余化傲然一笑,声音中满是自豪:“我师父,乃是截教中赫赫有名的混元一炁仙余元,他老人家师从金灵圣母,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犹如九天之上的神龙,一怒则风云变色,万物俯首。有师父在,我们何惧西岐?”

韩荣听后,心中大石落地,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如同久旱逢甘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余将军,有你师徒二人相助,我韩荣何愁战事不胜?真是天助我也!这份恩情,我韩荣铭记于心,此生难忘!”

下方,战鼓雷动,邀战之声如潮水般汹涌而至。众人举目望去,只见一位少年将军,英姿勃发,骑乘着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玉麒麟,缓缓而来。那玉麒麟浑身散发着温润如玉的光泽,四蹄轻踏,仿佛每一步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少年将军双手拎着梅花八楞锤,锤身雕刻着繁复的图案,闪烁着寒光,透露出一股不凡的气息。

他来到城下,高声叫阵,声音清澈而坚定,犹如龙吟虎啸。韩变、韩升两兄弟,热血沸腾,主动请战,眼中闪烁着战意与决心。然而,韩荣却面露迟疑之色,余化更是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地说道:“那少年将军非同小可,恐怕得由我亲自出手才行。”

韩变、韩升闻言,心中不服,撇嘴道:“看他那模样,虽然生得高大英武,但年纪比我们还小,能有什么道行?莫非是虚张声势?”

韩荣见状,心中暗自思量。他深知两兄弟性格刚烈,不愿服输,便点头应允:“好吧,既然你们有如此决心,那就出战吧。不过,余化,你得替他们压阵,确保万无一失。”

余化闻言,点了点头,神色坚定。他深知此战非同小可,但既然韩荣已经决定,他也只能全力以赴,确保两兄弟的安全。

于是,韩变、韩升两兄弟,带着满腔的热血与战意,策马而出,迎向那位少年将军。而余化则紧随其后,目光如炬,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

韩变身披银甲,眼神如炬地立于城楼之下,望着骑在玉麒麟背上的少年将军怒道:“吾乃商朝忠臣之后,韩变是也!尔等西岐逆贼,竟敢起兵造反,实乃大逆不道,辜负了吾王之恩泽!”

话音刚落,一阵清脆的笑声自对面传来,那笑声中既有轻蔑,又藏着几分不羁。

那个少年将军骑着古神兽玉麒麟,手持梅花八楞锤,缓缓迈步上前。他面容俊朗,眉宇间透露出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韩将军此言差矣,”少年将军开口,声音清澈却掷地有声,“商纣无道,暴虐百姓,大商之气运早已耗尽。而今凤鸣岐山,预示着周室将兴,此乃天命所归,非人力所能阻挡。”

韩变身旁的韩升听闻此言,怒火中烧,脸颊因愤怒而泛红,他紧握长枪,直指少年将军,怒喝道:“竖子休要狂妄!报上名来,我韩升枪下不斩无名之鬼!”

少年将军微微一笑,朗声道:“吾乃阐教清虚道德真君座下弟子,黄天化是也。今奉师命下山,特为西岐先锋,旨在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两位将军,我劝二位速速投降,以免无辜牺牲,徒增伤感。”

韩变、韩升二人闻言,顿时怒不可遏,仿佛被触动了心中最敏感的神经。

他们相视一眼,无需多言,便已心意相通,同时拍马向前,如同两道闪电划破长空,直取黄天化而来。

黄天化见状,面色依旧平静如水,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他拎起手中那双沉甸甸的梅花八楞锤,每一击都蕴含着恐怖无比的神力,轻松自如地挡住了韩变、韩升的猛烈攻势。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尘土飞扬,马蹄声、兵器交击声交织在一起。

韩变与韩升两人虽然年岁不大,但武艺超群,每一次攻击都势大力沉,意图一举击溃这位年轻的对手。

然而,黄天化却如同一座大山般,虽然没有反击,但举着两柄大锤却牢牢地护住自身,任由对方攻击却伤不到他半分皮毛。

韩变和韩升察觉到不对劲,却只能咬牙猛攻。

这时,黄天化猛然发力,双锤如同两座小山般砸向韩变、韩升,逼得两人连忙举起兵器抵挡。

“砰!砰!”

两声巨响。

那一刻,空气仿佛凝固,时间仿佛静止。

只见黄天化的双锤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然后重重地落在两位将军的兵器之上。

没有任何阻滞,韩变、韩升二人直接被这股巨力震得飞了出去,重重地摔在地上,尘土四溅,场面震撼人心。

然而,黄天化并未趁机追击,而是收锤而立,目光复杂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两位对手。

这场战争并非他所愿,但为了师尊之命,以及天下苍生的福祉,他不得不站出来,用自己的力量去结束这一切。

韩变、韩升挣扎着爬起,他们的眼中既有不甘,也有对黄天化实力的敬畏。

他们深知,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敌,但他们并没有就此认输投降,而是相互扶持着重新爬起来站定。

黄天化见状,缓缓开口道:“两位将军的忠诚与勇气我深感敬佩,但请二位三思,商纣无道,百姓苦不堪言,周室兴起,乃是顺应天命,解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二位何不顺应天时,共谋大业,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韩升闻言,大怒道:“你这反贼焉敢胡言乱语,吃我万刃车!”

他与韩变肩并肩站立,眼中闪烁着决绝之光。

下一瞬,兄弟两人联手祭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异宝——万刃车。

这万刃车,宛若一个死亡巨轮,周身密布着锋利无比的刀刃,寒光闪闪,其直径足有三丈之巨,宛如一头咆哮的巨兽,蓄势待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