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科举)

68、见猎心喜

史教谕提醒道:“不是让你看字,看策论!”

陆征翻到第二页,看到了于舒文的策论:

……

于舒文并不知道自己最大的机缘将要到来,他从史教谕的小院出来后,就回到府学藏书楼。

史教谕刚刚提到的观点与自己在前朝某位大家的传记上看到的正好相反,于舒文想要找到那本书,将两种观点都揣摩一番。

院试过后,于舒文得了案首,以廪生的身份成为府学的一员。

廪生即“廪膳生员”,朝廷负责廪生的所有费用,每月还能领到官府发放的米粮,名头好听,还有实惠。

不过,廪生的身份也不是固定的,在府学挂名的秀才每年年末都要参加岁考,按着岁考成绩重新评定等级——考的好的成为廪生,次一级的为增生,再次为附生。若连续三次为附生,则不能参加乡试。

虽然所有的考题都是从四书五经上延展,但千百年来,儒家已经展成为一门庞大的学科,凡是与儒家经义有关的书籍都要了解,儒家名士对经典的注解都要熟悉,才能做到成竹在胸。

于舒文抓紧时间学习夫子教导的新知识,为了通过岁考,维持自己的廪生身份,他将话本都放下了。

每日里寝室,课堂,藏书楼,三点轮转,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请教夫子。

偶尔几次,于舒文向史教谕请教,史教谕也耐心为他解答。于舒文还从史教谕那里借到藏书楼没有的书,他立刻就像发现宝藏的守金人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学完书籍中的内容,然后到史教谕处换取其他书籍。

这些书都是史教谕的珍藏,藏书楼没有,外面书肆也没有。能借到这些书,于舒文也不在乎史教谕怎么看他了,反正他自认为自己的脸皮已经足够厚了。

于舒文如同长鲸吸水一般,用尽全力吸收着新知识。

书房里,史教谕正在品茶,看着好友忽而惊叹,忽而沉思的神情,史教谕微微颔首,看来收徒这件事板上钉钉了!

一气看完,陆征只觉得这篇策论逻辑清晰,文辞典雅,便是拿到乡试上都算上佳之作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学子在策论中提到的具体措施,都是有迹可循的,看似天马行空,实则脚踏实地,很多策略在前人的书籍中也能看到一鳞半爪,真正施展之时定能有所助益。

陆征奇道:“这真是农家子写出来的!”

农家子远离朝政,比起常年受到家人熏陶的世家子弟,他们往往见识短浅,视野狭窄,难以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也是寒门难出贵子的原因,起点的不同决定了高度不同,很多人努力一辈子也看不到打破阶层的希望。

可是这份策论却不同,里面提到的很多措施自己都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