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电视机,其实冯荞舍不得啊,心疼肉疼。
可是相对于安安静静的平淡日子,她宁愿把那个电视机送到村部,让全村人随便看去。
生活环境如此,是村民们不好吗?当然不是,这些人,尤其老人们,热心厚道,淳朴和善,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大家庭,不分你我的感觉,谁家有事吆喝一声,左邻右舍不用多说,都会跑来帮忙。
他们在镇上建厂房,找施工队付工程费,花钱省了麻烦。可放在村里的话,盖房子花钱找人工?那多不好,村民邻居就都是人情帮忙,主人家管饭就得了,这次我帮你,下次你也帮我不就行了?
早年的乡村,完全还是个人情社会。
许多老人家把端着饭碗串门当作乐趣,农村没有消遣,串门是最常见的生活状态。冯荞平常不喜欢串门,却也不会觉得别人串门有啥不对。你看看二伯娘家,每次去,不是有人在串门聊天,就是二伯娘出去串门了,在老辈们看来,这样才热闹,村民邻居才和谐亲切。
社会急剧变革的阶段,生活方式也在变,年轻人似乎要不同一些,不论意识想法还是生活习惯。
然后,你家买个电视,那就去你家看电视啊,甚至乡里乡亲还觉得挺好的,你家有电视机,我们都去看,说明你们家被大伙儿认可,你家有面子。要是这家买了个电视机,都没几个人去看,说明啥?说明这家人自私刻薄没人缘啊,人憎狗嫌,村民邻居都自觉远离他。
觉得你家和善实在,才会来你家串门,来你家看电视,因为没把你当外人啊。真要换了个刻薄自私的人家,大家还不去了呢。
这兴许就是早年最真实的乡村风格。
所以冯荞才一边心疼,一边把电视机送去村部了,让村民们尽情看,换取自家清净平淡的小日子,还赚个好名声。
纯属无奈之举。
她恢复了带带孩子、打理小院,伺弄鸡鸭花草的小日子,看在杨边疆眼里,却觉得媳妇受委屈了。
冯荞只当他“悄悄再买一个”的说法是玩笑,谁知这家伙是真有这打算,他不缺这几百块钱,他就想关起门来,搂着媳妇抱着孩子看看电视,不对吗?跟冯荞一说,冯荞不赞成了。
“哥,我咋觉得你还真成了穷人乍富了呢。就是人家老话说的,有俩钱不知道怎么烧包了。”冯荞跟自家男人开着玩笑,“我看咱先别买了吧,厂里这阵子建厂房、买机器,投入比较大,咱手里流动的钱已经不多了,有闲钱咱还不如投入厂里呢。”
冯荞的理论,财不露富,大家都穷,你平常吃好点儿,穿好点儿,那是你没亏待自己,可一家买俩电视就有些过了,让老长辈们知道了,大约要骂一句“败家子儿”。
有钱更应该用它挣钱,发展自家的小工具厂,挣更多钱才是硬道理。
“那行吧。”杨边疆被媳妇说服了,点点头,“那就先等等,等村里有别人家买电视了,咱就再买。我还不是心疼你吗,晚上你抱着娃娃,去村部看电视不方便,你都不去。”
冯荞:“我看孩子忙着呢,娃娃可比电视好玩儿。哪天我想看我也可以去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