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只想做演员

今天更新晚点

乌而善起身准备离开,临走前,劝了一句。

“这儿是《画皮》,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大制作!”

“她也不是主演啊…”

“…你先回去,我找她说一下,实在不行,咱换个演员!”

……

轧戏这种现象,国内国外其实一直都存在——劳模姐一年拍了七部电影,没有轧戏是不可能的!

因为一部电影,一个演员一般不可能从第一分钟开幕,到最后谢幕,一直都在镜头前面,整整一百多分钟,都有他的戏份。

所以有的演员会在一部戏的拍摄空档,没有自己戏份的那几天,去拍摄别的电作品。

但是这种情况一般也仅限,两部或者更多的作品同时拍摄,而且这个演员并不是主角的前提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是香港电影最火的时候。那时候片子卖疯了,演员不够用了。很多演员一天能跑七八个剧组。郑裕玲外号郑九组。就是说一天跑九个剧组,刘得华也一样,曾在1989年一年就拍摄了13部电影,也就是说一个月不到就拍一部,自有“刘十三”的称号,这一年刘得华合计16部新电影上映,戏外称之为“拼命十六郎”!

而且吧,有段时间,演艺圈是把轧戏当成一种拼命、劳模的象征!

即便是现在,提到古天楽,也会说他劳模…

要赚钱盖学校。

那他轧戏怎么没人说?

其实,很多演员轧戏也不去完全是为钱,在娱乐圈,幸运、付出、努力、机会,这四个词组合下的每一个结果,都会被无限放大。

很多时候,同样付出了努力,同样辛苦工作,但结果就是不一样,并且这一个结果的不一样将会衍生出漫长的效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