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

第1703章取士

各个年代,科场弊案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唐初和后来辫子当家的时候可不一样,辫子那会是腐烂到了根子上,从上到下只认银子,王公贵戚保驾护航,官员们上下其手,考生们各显神通,那才叫个群魔乱舞。

八股文章也成了读书人唯一的救命稻草。

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可谓是无官不贪,人家读书人当了官,就是朝银子来的,谁也别想拦的住。

有人曾经说过,一任道台做下来,良心摆在中间,轻松可得二三十万,偏下的,则无可计数,最大的贪官头,就是各个宰相,王爷,有时候连皇帝都不能免。

唐初时节,科举确立地位的时候,人们是无法想象后来的景象的。

这个时候人们的廉耻心还比较强,比如说贵族们,他们参加科举的时候,就算是小抄被人搜出来,也是会丢尽脸面,连带着家族都要受累。

就别说泄露考题了。

所以元贞六年的那次道试,总共报上来的才有三十六起科场弊案,和后来那会从上到下,作弊成风的景象根本比不得。

就算如此,朝廷也发文警告各道,以后务必睁大眼睛,不让一只硕鼠钻了空子,一旦查获,尽都从重论处。

道中官员若参与其中,抓住一个杀一个,绝不留情。

所以说元贞四年那场科举京试,竟然闹出了泄露考题的故事,还没找到罪魁祸首,却是把朝中的一些人给惹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