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郎君的心意真是到了,回去之后得好好跟夫人禀报一声,补贴两位郎君些银钱,不然看这个样子,他们估计出去饮酒的钱都没有了。
长安现在最特殊的地方其实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各处的店铺开的越来越多,这给了人们花钱的机会,同时也让很多人赚到了钱财。
这是长安市面繁华的保证之一……
…………
第二天,许圉师叔侄精神饱满的登了李府的门。
陈氏很少接待外客,如今随着李靖建下功勋,即便李靖还未回京,李府的门庭却已日渐喧嚣。
李氏的亲戚不用说,同僚故旧什么的时常都会上门来探问一下陈氏的安好,这些人一般不用怎么应付,李靖常年领兵在外,故旧都是些什么人可想而知。
安陆许氏其实就属于这么个交情,这还算是不错的了,其他很多人都是八竿子打不着,扯上点关系就想靠上来的那种,是极为典型的攀附之举。
另外就是李靖的部下们,李靖这些年领过兵,当过江右的大都督,如今又领兵征朝,部下多的很。
回到京师的也不在少数,只要心里有点数的人,回京之初就都会到李府来拜见一番,弄的陈氏烦了,却也不敢将人都交给女婿和儿子来接待。
那几个家伙并不是什么有才能的人,和外人相处,陈氏怕丢了李靖的颜面,他一个女人还算好说话一些。
后来没办法,陈氏只得向女儿求援,于是李碧便从宫中挑选了几个伶牙俐齿的女官和宦官,到这边来服侍母亲。
有人上门拜访,不重要的就由他们来接待,都是宫中出来的人,客人也不会感觉受了冷落。
如此这般,陈氏的日子才算清静了下来,却是愈发的对李氏和陈氏的第三代期待了起来,有谁稍微杰出一些,便都送去了长安书院入读。
李碧之前建议李氏办家学的事情也就此作罢,培养人才的话,还是长安书院轻省些,如果李靖回到家中不走了,则是另外一说。
…………
陈氏很给两位世交之子面子,亲自在后宅设宴款待他们,现在年轻而又杰出的后辈在她眼中都是宝贝,因为她看见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婿就闹心。
至于礼物不礼物的,她也看不在眼中,就是那个琉璃瓶很是稀罕,过后她拿着多瞧了几眼,过上几天宫里立即送来了几件,弄的她还挺不好意思。
琉璃之类的制成品在中原确实不怎么多见,可制作的技艺还是不缺的,只是成本虚高,不如从西域购买方便罢了。
其实这和许多奢侈品是一样的,只要社会繁荣到一定阶段,都会陆续出现,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大唐这会还顾不上那么多,像是竹纸和印刷术,还有棉花,水稻的种植,或是晒盐之法等等,这才是创新的主体。
制作玻璃,酿酒之类的技术,说句不好听的,都非当世所必需……
/72/72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