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国明年就七岁了,是吧?”
皇长子李原表字平国,如果他不能当上皇帝的话,表字就会一直跟着他。
这个上面颇有讲究,李破是开国皇帝,表字不会去掉,但之后也没人敢于提起,会不会记入史书当中,要看李破自己的意思。
像刘邦字季,在汉史当中便有明确的记载,而文皇帝杨坚,小字那罗延,也不是什么秘密。
李渊字叔德,李建成小字毗沙门,李元吉字三胡。
杨广也有表字,叫阿麼。
只不过没有李破出现的话,到了李世民这里就变了,他应该有表字,但不管是出于他自己的意愿,还是无人敢于提起,反正渐渐被人遗忘,所以到了最后,李世民也就没了表字,史书之上也没有任何的记载。
皇长子李原字平国,他出生的时候正逢隋末乱世,李破年年征战在外,所以给他取了个平国的表字,并不符合当世二十而字的规矩,只是当时身处险境,谁也不知道能不能养育孩儿到那般年纪,所以刻意为之,显示出直白而又朴素的愿望。
说起来也就是小名,弱冠之年再正为表字。
…………………………
此时李破有点不很确定的问道,孩子长的很快,好像一眨眼的工夫就很多年过去了。
李碧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说这个干嘛,还小着呢,你不会想带着他去跟突厥可汗见面吧?”
不称职的父亲赶紧摇头,“那不能……七岁龆龀之年,还在稚龄,又不是真去见亲戚,带上他做什么?
我打算在他八岁给他封王,等他稍稍长成再让他出宫独居,你看如何?”
李碧没表现出什么不舍,无可无不可的点着头道:“夫君看着办吧,孩儿有些笨拙,也不知将来能不能担下重任,唉……”
李碧叹息了一声,显然对自己的长子有些失望。
李破不在意的晃了晃脑袋,“才六七岁,连黄口孺子都算不上,也就是学业进展的慢些,不用你这么唉声叹气的,等他十七八的时候,若还像根木头,你再发愁不迟。”
说起李原来,两夫妻都没什么好办法,要是平常人家还能言传身教一番,可他们夫妻两人都是天之骄子,哪有那闲工夫陪着孩儿成长?
只能时不时的把孩子叫过来敲上两下,对于渐渐晓事的李原来说,每次都好像过关一样,是真不愿意在父母面前露面。
只不过当他真的懂事了,可能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上赶着孝敬父母,也不一定能得到父母的关怀了。
这对夫妻从战乱中一路走来,最是务实不过,父(母)子亲情在他们眼中有多少分量现在就可见一般,将来还不定会怎么着呢。
……………………
十一月末,大朝会的时候便是皇帝和皇后同时临朝,臣下们早已得到消息,倒也没太大的反应。
后宫不得干政之说起于商周,在历代王朝都有所提及,可却还是屡屡现世,汉末战乱,五胡乱华,纲常废弛,文人们受到了明显的压制,于是人们对这些事情的容忍度有所提高。
只要你有那个实力,即便女主临朝人们也能接受下来。
何况现下大家都知道,这是在为与突厥会盟做准备,就更不会对此说三道四。
而且皇帝正值盛年,平定了天下诸侯,是正经的开国皇帝,短短几年工夫下来,朝堂上下井然,天下民心日渐归附,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
时间进入大唐元贞三年最后一个月,年关将近。
李破除了督促朝臣们修订唐典,其他事情都停了下来,十二月末的大朝会就是总结大唐元贞三年的得失。
这一日上午,秘书监温彦弘,著作郎虞世南,杜正藏几个人来到太极殿,觐见李破。
隋史修订接近尾声,呈交御览之外,几个主修之人陪在一边以做解读。
修订隋史用时两年多些,参修之人众多,都是当世文坛大匠。
前隋二世而亡,从文皇帝杨坚算起,到恭帝杨侑禅让李渊,共三十八年,可以说极为短暂。
因为修订隋史的大多为前隋旧臣,还刻意为前隋拉长了一些寿命,因为完全可以以江都之变作为隋朝结束的时间点。
当然了,如今他们做的也不算错,隋末战乱的前期一些人还尊奉杨氏子孙为帝,弄了两次禅让的戏码出来,算是勉强给前隋续命了几年。
只是诸侯们再也无法像汉末时那样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没人听,最多就是给自己找个“合法”外衣出来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