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五百二十八章 上课

但是清华的老师说得很清楚,做不出来就不及格。

于是学生们只能疯狂地跑到图书馆借书,回去废寝忘食地看。第一天看不懂,第二天稍有点明白,第三天白天编几个简单的程序,晚上开始正式编程,编到凌晨3点,周四编了一天加一个通宵,周五早上8点通过验收。

——人都是逼出来的啊!

看来早在清华建校就这样,是个百年传统。

清华一开始就这么做,也是因为老美的精英大学也这么搞。

美国大学课外指定阅读资料分量相当重,所以清华要先有此种准备,免得学生到了美国不胜负荷。

这时候的清华图书馆还没有后来那么宏大,藏书有限,要是先生指定了某某参考书必须阅读,学生就必须早早去排队。

李谕当然不会像那位老师一样狠,这时候的学生水平还没有那么高,李谕给他们发的讲义只是高中数学的水平。

上午的第一节英文课上完后,金岳霖与吴宓接着忙碌地看起了李谕的讲义。

吴宓说:“李谕院士的英文书法看着还不错。”

金岳霖大着脑袋说:“陀曼老兄,你怎么还有心情欣赏英文书法?好像关注点有点不对。”

吴宓说:“以后不要叫我陀曼了,叫我吴宓。”

金岳霖说:“你的本名不就是吴陀曼?为什么用一个生僻字?”

吴宓坚定道:“从今以后,只用吴宓。”

金岳霖吐吐舌头,反正清华有的是奇人,见怪不怪,于是说:“那好吧。”

其实早在两年前,刚到清华时,吴宓就给自己取了“宓”字,貌似是他翻《康熙字典》时,随手一指指到的。

真够随缘的。

然后去年辛亥革命,清华放假,吴宓跑去上海圣约翰大学临时上了半年课。结果在圣约翰大学时他被同学嘲笑,说是来自北方的“乡下人”,还把他的名字“吴陀曼”恶意地翻译成“糊涂man”,趁吴陀曼课间外出时写在了黑板上。

吴宓一进门,教室里就扬起一阵笑声。他莫名其妙地环视四周,才发现缘由。自此以后他便决定在公共场合只用“吴宓”,而不用“吴陀曼”。

吴宓又对金岳霖说:“你的国语(普通话)还是不够好。”

金岳霖是湖南人,连忙字正腔圆地说:“哪里不好?”

吴宓说:“那几个福建同学的国语都快赶上你了。”

金岳霖大惊:“以后我每天都要多练上一刻钟。”

清华的学生来自各省,招生比例一直按照庚款赔付的比例。

在学校里各省方言都可以听到,整个民国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学校的学生籍贯有清华复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