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第325章:春秋三传之一,《公羊传》

比如陈凡所说的《愚公移山》。

“从前有一个叫做愚公的,他的门前有太行,王屋两大高山。这两大高山连绵七百多里,阻碍着大家的出行。于是愚公就想,我何不将这两座大山挖开。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但是,愚公还是无比的执着,他带着自己的儿孙夜以继日的挖掘。隔壁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看到愚公挖山,也蹦蹦跳跳过来帮忙。”

“河曲有一位非常聪明的人就嘲笑愚公,说是你们这点人,哪能挖得了大山。愚公听后就说,你还说是这里最为聪明的人,我看你还不如那位七八岁的小朋友。承如你所说,虽然看起来我这把年纪,不可能将这山挖开。但是,我还有我的儿子,我儿子又生儿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还生儿子。这样下去,那我的子子孙孙就无穷尽。只要我们一家团结一心,那么,凭着我无穷尽的子孙,那我就能将这两座大山挖开。后来天帝听到了愚公的故事,就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去背两座大山。至此,愚公所在的冀州南部直到汉水的北边,一路畅通无阻。”

这便是愚公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陈凡前世很小的时候就学过。

不只学过。

哪怕在课本上没有的时候,老人家也经常讲过这个故事。

当然。

这个故事的道理也很简单,那就是讲述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故事。

这样的一个小故事虽然不见得怎么样。

但是。

这样的小故事,一但在小的时候灌输在你脑海,他能够影响到无数的人。

……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有意思。”

“愚公,难怪叫愚公,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愚公精神。”

“回头讲给自己的儿子听,相信他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一定对其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比之先贤一系列的哲理,这样的小故事显然更让大家通俗易懂。

至于你说。

列子怎么写这样的故事,他不应该讲一些治国一类的思想策略吗?

事实上。

陈凡会说。

难道天下所有人都要去研究怎么治国,怎么管理一个国家吗?

很多一些隐士,很多一些先贤,有不少对于这一些都不是很感兴趣。

但除了治理国家之外,同样,这个世界还有许多许多的事情可以去做。

比如,修身,以及教育。

修身是对于自己的行为。

而教育,则是教育民众。

其实,教育一开,这也在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治国的效果。

也因此。

列子也有一个称号,教育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